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实习记者 石雨昕 每经编辑 陈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推动县域低碳转型和绿色高质量发展,9月19日,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联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在京举办了“县域低碳转型研讨暨报告发布会”。会上发布了《县域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灵丘县试点研究》(以下简称灵丘报告)和《县域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曲沃县试点研究》(以下简称曲沃报告)两份报告。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首席专家、原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副总经理姚强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农村地区主要依靠煤炭、油等大工业产物来满足能源需求,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导致能源外引比例较高,但这些能源现在已经逐渐可以被可再生能源所替代。
“不仅能满足自身需求,未来农村地区将成为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来源地,除了水电,风光电等可再生能源也将成为主要的能源形式。这种能源革命不仅能够促进农村低碳转型发展,还能够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促进投资、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姚强说。
姚强在会上发表演讲 每经实习记者 石雨昕 摄
农村地区可再生资源潜能巨大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县域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农村的主体在县域,乡村振兴成败的关键也在于县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共有1866个县域,人口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GDP占比近40%,县域转型发展,直接关系到过半人口的福祉。我国县域地域空间广阔,占全国国土面积的90%左右,在碳中和目标引领下,可以为发展风光等绿色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关键支撑。
据清华建筑节能研究中心预测,广大农村仅屋顶户用光伏就有近20亿千瓦的装机潜力,可实现年发绿电超过3万亿千瓦时 ,挖掘和释放县域风光等可再生资源潜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要求。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洁清表示,在县域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不应仅限于简单的GDP视角或能源视角,它具有多重经济、社会和心理层面的意义。新能源可以赋能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居民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代表了县域发展的新趋势,对于实现可持续、绿色和智能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县域发展策略中,应综合考虑这些方面,以充分发挥新能源的潜力。
根据会上发布的报告,灵丘县风光资源丰富,县域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已达7.8亿千瓦时,以并网外输为主。根据灵丘报告的估算,当地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生物质发电潜力合计约330亿千瓦时。而现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率仅为3.8%,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县域须做到源网荷储多能协同、就地消纳
县域面临着低碳转型的重大机遇。国家发改委明确能耗双控原则,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将激励县域发展可再生能源满足增量能源需求。
当前光伏和风电技术快速迭代,度电成本大幅下降,可再生能源替代存量化石能源需求、加速实现能源转型的时机已经成熟。此外,县域地租相对较低,拥有丰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和土地资源,适于发展各类生物质能应用和光伏+农业等。
如何更好地利用可再生资源,调动各个市场主体积极性,促进县域低碳转型和绿色高质量发展?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推进中心高级经济师曹阳表示,破解县域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的难题,切实推动县域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需要把低碳减排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把前端研究、后端项目策划和落地结合起来,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跟低碳减排工作结合起来,这样当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更强。
姚强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当前一个突出问题是风光等分布式能源每度电都要上网,用电再从电网购买,而非就地消纳。这就需要打破现有政策体制和技术方面的障碍,核心是解决利益一致性问题。源网荷储要利益置换,不能把电网排除在外。另外,县域下一步必须做到源网荷储多能协同、就地消纳,基于全社会成本最低的模式实现能源革命和低碳转型。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表示,农村配电网应该受到更多关注。农村户均配变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既能反映农村的现代化水平,也能反映光伏的并网条件。有些村屋顶很多、资源很好,但变压器容量特别小,影响了光伏潜力开发。因此,在推动农村新能源开发中,要加强对配电网的关注,破解物理瓶颈。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实习记者石雨昕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