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在上海陆家嘴隆重发布了题为《料峭风寒扑面,春暖花开可期》的2025年宏观经济金融展望报告。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教授对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会上,连平就“2025年世界经济将呈现哪些新趋势新变化?特朗普2.0会不会掀起席卷全球的贸易战?中美关系将如何演绎?国内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有没有进一步发力的空间?房地产市场能否实现止跌回稳?‘三驾马车’对增长的贡献将出现何种结构性变化?消费能担负起托举中国经济的重任吗?中国经济又将交出怎样的成绩单……”等市场关心的诸多热点议题阐述了观点,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连平表示,展望2025年,预计全国实际GDP同比增长5%左右,增长继续保持在长期趋势轨道中。尽管可能会受到较强的外部因素冲击,但在一系列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推动下,经济增长内生性动能有所增强。预计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分别拉动GDP约3.25和1.75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相对中性。2025年,国内需求修复有望推动CPI同比温和回升、PPI同比降幅收窄。预计2025年CPI同比升至0.8%左右,猪肉及服务消费价格有望回升;受外需下降、国际油价疲软、以及国内降价促销等因素影响,PPI降幅同比逐步收窄至-1.0%左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5年,中国经济将延续复苏,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但客观来看,外部挑战不容低估,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特别是微观层面仍存在预期不稳、信心不足、需求偏弱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连平建议,2025应采取更有力度的针对性政策举措:
一是建议央行将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从2000亿元提升至3000亿元,将再贷款利率从1.75%调降至1.50%等,多措并举释放有效民间投资需求。
二是建议创新更多消费场景和服务需求,进一步支持旅游、餐饮、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服务开发,每年可安排1000亿~1500亿元适老化融资改造计划。
三是建议从2025年开始,连续5年左右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5000亿元左右,专门用于支持城镇化建设。
四是建议探索设立国家房地产稳定基金,规模可达万亿,从中长期角度设立房企存量债务处置工具。
五是建议将地方财政支出增速扩大至5%以上,加大民生投入,提升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中用于“两新”工作的支持规模,可以增加至5000亿元。
六是建议将三年内新增的6万亿元专项债限额使用节奏调整为“231”的额度安排,即第一年增加2万亿元、第二年增加3万亿元、第三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将五年内每年8000亿元的专项债使用安排调整为:第一年8000亿元,第二至三年各安排1万亿元,后两年每年各安排6000亿元。通过上述举措尽快减缓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加速地方化债进程,使地方政府能够腾出手来更大力度地推动投资和消费增长。
七是参考境外的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定期证券借贷工具、担保债券购买计划等的成熟经验,创设多种金融工具,增加向非银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的渠道,增加置换抵押品种类、扩大抵押品范围、加大央行购买国债与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规模等,进一步稳定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八是建议保持人民币汇率适度弹性,让货币政策可以有更大的发力空间,针对国内需求和供给、总量和结构等强化逆周期调节。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资料图